量子點
顏色轉換機制是將藍光LED晶片與綠光、紅光量子點相結合製備量子點白光LED。相較顏色混合產生白光-適當混合各色量子點的電致發光,顏色轉換產生白光是LED晶片發出的藍光部分被量子點吸收轉變成綠光和紅光,利用RGB原理與剩餘藍光複合形成白光。
量子點背光源技術在實際中的應用是將藍光LED晶片與量子點材料結合起來來取代傳統液晶面板的背景光源-白光LED,由此製成的液晶面板也稱為量子點LCD。
量子點LED作為其背景光源,液晶面板的色彩純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,從而使得面板的顯示色域擴大了30%。
主要有兩種形式:一、光致發光(QD-LCD),是用背光源發光,吸收藍光發射出的波長在可見光範圍內精確可調的各色光;二、電致發光(QLED),是自發光技術,將量子點塗佈於薄膜電極之間而發光。
量子點藉由改變粒徑尺寸來調整發光頻率,較小尺寸的量子點激發後的光波長越短,發光接近藍色,而較大尺寸的量子點激發後的光波長越長,發光則是接近紅光,由此特性可以控制量子點大小,發出紅、綠、藍3種顏色光。
1.色域顯示更廣、色彩控制更精準、使用壽命更長
2.在電光轉化中所需的電力更少,背光系統獨立於其他部件
3.可利用現有的液晶屏供應鏈和生產設施
4.量子點為無機材料,耐潮濕能力強,穩定性好